首页 >  民族政策 >  一、习近平论民族... >  正文

一、习近平论民族工作 (关于内蒙古部分)

2021-04-28

一、习近平论民族工作

(关于内蒙古部分)

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,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,为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。

习近平2014年1月26日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慰问边防官兵时的讲话

 

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,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、手拉手的好传统,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,精心做好民族工作,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。

习近平2014年1月26日至28日赴内蒙古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

 

锐意创新、埋头苦干,守望相助、团结奋斗,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,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,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。

习近平2018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

 

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,地处祖国北疆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,在全国、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。

习近平2018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

 

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。加强民族团结,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。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,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,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、实践根基越打越牢。加强民族团结,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共同守卫祖国边疆、共同创造美好生活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,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,坚持从小就抓、从幼儿园就抓,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,创新载体和方式,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,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,形成各民族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,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,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。

习近平2018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

 

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,民族团结一家亲。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,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,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。

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

 

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。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,历史悠久,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、发展至今的文明。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,支持和扶持《格萨(斯)尔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培养好传承人,一代一代接下来、传下去。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、国家观、民族观、文化观,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、对中华民族的认同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。

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

 
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一个民族不能少;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一个民族也不能少。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,也一定能够做到。

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

 

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,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,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,促进民族团结融合,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

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

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,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。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,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践行守望相助理念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,共同守卫祖国边疆,共同创造美好生活,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。

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

 

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,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,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,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。

习近平2020年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